繼上周po出的全國各地早春茶開采時間(點擊查看文章)之后,“說茶”帶來第二彈春茶實用手冊。
隨著各地早春茶的陸續(xù)采摘,2019年第一批的綠茶、黃茶相繼上市,在此期間,烏牛早和納早一號是占盡了風頭。
“烏牛早”屬于綠茶類,最大特點,就是一個“早”字。3月上旬即可采制,采制期在一個月內(nèi)。不過,今年的春茶普遍來得早。才2月初,浙江縉云東渡鎮(zhèn)的烏牛早春茶就已開采了,比去年提早了23天。烏牛早勇奪“浙江第一早”,而“納早一號”奪得的是“全球同維度第一早”,比烏牛早還早了15天左右。
這些特早發(fā)芽的茶樹,最終成全了人們對新年第一批春茶的期待。鮮嫩的芽葉,幽雅清高的香氣,甘鮮醇和的滋味,此時正在閱讀的你是不是也嘴饞,想喝杯今年的新茶了呢?
別急!? 嘗新茶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小嫩芽們是怎么離開茶樹,成為你的第一杯春茶。
1
開采時間不同,茶農(nóng)如何確定呢?
確定春茶采摘的時間受到維度、海拔、氣候、品種、種植管理等多方面的影響,有的早有的遲。
?
一般來說綠茶采摘要在晴天進行,上午采、中午揀,當天制完。具體是在日出后半小時后,避免鮮葉水分含量過高,不利萎凋與殺青。一般早上十至十二點之間完成采摘工作。
2
春茶到底要怎么采?
都說春茶精貴,因綠茶細嫩,需要采用掐采或提手采,最忌用指甲刻摘,以免斷部水份榨出,內(nèi)部組織受損而酦酵,損及色味。
3
采摘的春茶又有什么差異呢?
如下表所示,綠茶的采摘方式根據(jù)等級的高低,分為一芽一葉、一芽二葉、一芽三葉和一芽四葉。
4
聽說采完茶葉還要搶時效?
綠茶采完后用竹簍裝運,保持青葉的新鮮。鮮葉離樹后,失水加快,呼吸作用加強,使葉內(nèi)糖分分解,釋放出大量熱量,竹簍透氣性強,可有效防止鮮葉發(fā)熱變紅。
5
一棵茶樹可采幾次的春茶呢?
春茶推行分批多次早采、嫩采,可不斷促使使腋芽和潛伏芽有節(jié)奏地萌發(fā),增加芽葉數(shù),提高產(chǎn)量。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,中后期隔幾天采一次。茶葉的采摘不僅關(guān)系到茶葉品級、產(chǎn)量和經(jīng)濟效益,而且還關(guān)系到茶樹的生長發(fā)育和經(jīng)濟壽命的長短,所以,在茶葉制作的過程中,茶葉采摘是尤為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眼看3月份馬上就到了,綠茶即將進入大規(guī)模的采摘階段,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名茶都是如何“任君采擷”的吧!
西湖龍井
01
西湖龍井中有幾個有名的品類“獅峰龍井”、“梅塢龍井”、“云棲龍井”、“虎跑龍井”等。色澤略黃,素稱“糙米色”
采摘時間:一般是3月下旬-立夏之間。
采摘標準:龍井采摘等級一芽一葉初展最佳
碧螺春
02
碧螺春因產(chǎn)于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(qū),故又稱“洞庭碧螺春”。其條索纖細,卷曲如螺,白毫顯露,銀白隱翠,沖泡之時,恰似白云翻浪,香氣濃郁,滋味鮮醇,湯色清綠,有“一嫩(芽葉)三鮮(色、香、味)”的贊譽。
采摘時間:每年春分前后開采,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采摘的品質(zhì)最好。
采摘標準: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,葉形卷如雀舌,稱之“雀舌”。
君山銀針
03
君山銀針是中國名茶之一。產(chǎn)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,形細如針,故名君山銀針。屬于黃茶,茶芽內(nèi)面呈金黃色,外層白毫顯露,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,雅稱“金鑲玉”
采摘時間:僅限“清明”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
采摘標準:春茶的首輪嫩芽
太平猴魁
04
兩葉抱芽,扁平挺直,自然舒展,白毫隱伏。有著“猴魁兩頭尖,不散不翹不卷邊”的美譽。是一種茶中上品。
采摘時間:谷雨前后開采,采到立夏便停采。每個晴天的早上。
采摘要求:當20%芽梢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,即可開園。其后3~4天采一批。才回家后折下一芽帶二葉的“尖頭”,形成“二葉抱一芽”的外形,作為制猴魁的原料。
竹葉青茶
05
“雪芽近自峨眉得,不減紅囊顧渚春”,竹葉青是峨眉高山綠茶,外形扁平挺直似竹葉,色澤嫩綠油潤。產(chǎn)自峨眉600-1500米高山。
采摘時間:清明之前
采摘要求:采摘獨芽,形如黃瓜籽,大小勻凈
信陽毛尖
06
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,屬綠茶類。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河南省著名特產(chǎn)之一。
采茶時間:清明時期至谷雨前后采春茶
采摘標準:毛尖一芽一葉初展的比例點85%以上
六安瓜片
07
六安瓜片的采摘也與一般綠茶不同。它是中國綠茶中唯一去芽去梗的茶。時間上,一般要等到“開面”才能采摘。
?
采摘時間:谷雨前后采摘
采摘標準:一芽三葉或四葉
安吉白茶
08
安吉白茶屬綠茶類,按綠茶加工原理制而成,外形形似鳳羽葉底芽葉細嫩成朵,葉白脈翠。
采摘時間: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
采摘標準:采摘一芽帶一片或二片真葉
?
廬山云霧
09
高山蘊云霧,云霧蘊好茶,廬山云霧茶。
?
采摘時間:4月底或5月初開采
采摘標準:一芽一葉初展
撰文 / 宋建輝
編輯 / 宋建輝
責編 / 蕭 蕭